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私立学校“花重金求生存”仍在“掐尖招生”

母婴育儿 2024-06-14 浏览(124) 评论(0)
- N +

■观察者

“付出很多钱才能生存”与其说是“慷慨”,不如说是算计,与重视教育无关。

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民办高中乐安中学近日发布招生简章,称将视成绩给予学生12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奖学金,进入“清北”高考将奖励50万元。6月13日,吉姆新闻记者从乐清市教育局获悉,该校此举违反中小学招生“十条禁令”,教育局已通知该校停止。

对进入中考的新生给予12万-20万元不等的录取奖学金,对高考被“清北”录取的学生给予50万元的奖励。对优秀学生如此奖励,学校如此慷慨,难免会让一些学生和家长感动,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。

但民办学校这种“花大价钱求生存”的做法,实际上违反了国家相关规定。如果这样的招生措施得不到制止和纠正,势必会破坏当地的招生秩序和当地教育的健康发展。

早在2019年3月,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》就提到,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、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生。

今年3月,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的通知(2024年)》,再次重申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规范招生行为的要求。其中,规范整治的重点包括是否以高额物质奖励、虚假宣传、口头承诺或签订录取通知书等不正当手段吸引学生。

现实中,“花大价钱求生存”大多发生在一些民办中小学。奖励优秀学生的做法,与其说是“慷慨”,不如说是算计,与重视教育无关。

其实很多人都明白私立学校“重金求生存”背后的逻辑。他们通过给优秀学生发大奖来吸引优秀学生,从而提高所谓的高考“一本率”、“重本率”、“清北率”,然后把这些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作为广告来吸引其他学生和家长。

学校给优秀学生的奖金看似很高,但向成绩一般的孩子家长收取的学费也很高。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。不仅如此,问题是每年优秀的学生很少,反而容易给很多家长带来误解,以为只要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,三年后也能考上北大清华。显然大部分父母的愿望都会落空空。

因此,民办中学“花大钱求生存”的招生策略应该停止,否则其危害是多方面的,不仅会增加部分家长的教育负担,增加他们的教育焦虑,还会破坏当地的教育公平。

本质上,“花大价钱求生存”还是一种“掐招生”,把大量优秀的学生招进一个学校,成为“活广告”,导致当地其他学校缺乏好学生。从长远来看,不仅不利于当地教育的发展,也与国家教育政策背道而驰。

□元阔(工作人员)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