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一所农村小学的“自救”:从手机里“抢”回孩子

母婴育儿 2024-06-14 浏览(130) 评论(0)
- N +

在云南宣威,由5所农村小学合并而成的京外明德小学坐落在一个山沟里。学生来自不同的村庄,大多数是留守儿童。几年前,一场由学校发起、家校共同参与的“自救”活动拉开帷幕,就是为了“抢回”那些逐渐沉迷于玩游戏、刷视频的孩子。

如今,随着课程的丰富、体育活动的开展、家校沟通的压实,孩子们的目光已经从手机屏幕转移到课程、阅读、运动和劳动上。几天前,泾外明德小学校长雷向记者讲述了这一过程。

缺乏父母的监督,孩子经常玩网络游戏。

新京报: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活跃在网络世界甚至沉迷其中。根据你的观察,这种情况发生在农村学生中吗?

雷:这种现象在前几年尤为突出。事实上,许多学生都有手机,通常是父母淘汰的旧手机。村里也有可以免费上网的地方。例如,一些商店或食堂有Wi-Fi,一些学生经常在这些商店的墙脚下玩手机。

新京报:学生在校期间玩手机吗?

雷:我们学校大多数孩子住校。教室里有免费电话供学生联系父母。只有少数高年级学生将手机带到学校,但学校将进行严格的调查和控制。然而,在学校外面,我们不能像在校园里那样进行监督。

新京报:据你所知,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?

雷:网上聊天、刷短视频和玩游戏。我们学校注重体育训练,有篮球队,夏天会出去玩游戏。有些学生不想在家里撒谎。后来,我们得知他们实际上和同伴约好了在Wi-Fi上玩游戏。

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重视。一方面,无节制地使用手机会影响学生的健康,如脊柱发育和视力。另一方面,孩子们通过手机接触到的信息很大一部分是视频内容。长时间观看短视频会影响对文本信息的接受和理解,尤其是课本中相对较长的文本信息,还会使学生的专注力变差,从而影响学生的学术和思维能力。

新京报: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?

雷: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外出打工。很多孩子是留守儿童,往往由祖辈抚养长大。很难监管智能手机的使用。

将课堂付诸实践,并分配阅读、体育和劳动任务。

新京报:从手机屏幕上“抢”学生,学校做了哪些努力?

雷:我们加强了主题班会的教育和引导,比如举办网络游戏主题班会,把游戏的利与弊,特别是沉迷游戏可能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清晰地传达给学生。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。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周末和假期,都要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、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。通常,体育课和劳动课更实用。周末和节假日安排体育训练、家务劳动和农活,通过阅读指导和笔记摘抄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。

学校配备了数万册图书和数百英亩的校园农场。我们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。学校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参与团队活动,他们可以把篮球和足球带回家使用。对于团队成员,我们加强了考核和鼓励。学生将使用表格记录他们在训练和比赛期间外出的时间,学生在周末和假期完成相应的体育锻炼后将获得奖励。

家校沟通也很重要。通过家长群、平时聊天、面对面谈话和家访等方式提醒家长不要将淘汰的手机交给学生,并呼吁家长监督学生使用手机。每个假期,我们还会让学生跨班级、跨年级互相监督、互相提醒。

此外,学校还加强了体质监测,尤其是视力。如果有轻微近视或其他变化,及时联系家长提醒。

新京报:这些措施有效吗?

雷:效果非常好。如今,学生不那么沉迷于手机,更多的孩子喜欢阅读和运动。

乡村教师既是老师也是朋友。

新京报:对于留守儿童来说,家校沟通时,沟通对象是在外打工的父母还是实际监护人?

雷:我们会联系负责学生食宿的部门。大部分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的,老师会提醒他们,如果有家里管不了的情况,就联系老师,让老师教育孩子。

新京报:家校合作在防沉迷行动中遇到困难了吗?

雷:家校合作的难点在于学生家长基本不在身边,大部分家长可以见面交流。与老人的沟通不畅。老师向他们反映每个孩子的问题。他们都让老师“随便玩”,孩子们不听他们的。个别孩子有大问题,我们会直接电话联系家长协调教育。

新京报:这样看来,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是不是比较大?

雷:我认为它很大。因为留守儿童家长的缺位,乡村教师承担了监护人的部分工作。他们是生活中的父母,学习中的老师,平时的朋友,有着所有的角色。

新京报: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学生?

雷:有一个孩子,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,由父亲抚养长大。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,爷爷一直照顾他。五年级的时候,他偷偷带着手机去学校玩,甚至晚上带着五六个孩子去足球队的办公室玩游戏到天亮。英语老师发现他在课堂上一直睡觉,我们是在查看监控后才发现这件事的。

班主任联系了他的爷爷,但老人卧床不能上学。于是他联系了他的父亲,让他带他回家接受教育,然后他回到了学校,班主任也对他进行了教育。因为孩子没有看到班主任教育其他几个学生,他心理不平衡,又在学校闹事了。

因此,除了请家长教育和陪伴孩子外,我们还请班主任和带他训练的足球队教练鼓励和指导他,告诉他爷爷养他不容易。现在他在床上,他需要努力学习,将来好好支持他。在长期深入的引导下,孩子改正了自己的行为,现在已经顺利升入初中。

新京报:数字素养已逐渐成为现代个体的基本素质。在学校教育中,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,避免他们沉迷其中?

雷:电脑在农村家庭的普及率还比较低。可以说拥有电脑的家庭非常少,所以我们学校有专门的信息课。从三年级开始,每周安排一节课,老师会教学生使用电脑,包括打字、绘图、数据搜索和办公软件的使用。在日常教学中,将使用电子白板、多媒体等信息设备辅助教学,如果更新教学设备,将对教师进行培训,以提高课堂的数字化程度,提高教学效率。

事实上,我们并不担心学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因为现在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,而智能手机被淘汰得很快。父母每两三年换一次,旧手机都给了孩子。孩子们很快就能掌握手机的用法,不会与时代脱节。如何健康使用手机更值得关注。

新京报记者叶红梅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