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

一月黄疸,二月肠绞痛,三月抬头,宝宝每个月的生长特点,妈妈们都要知道!_沟通_原因_时间

母婴育儿 2024-06-04 浏览(190) 评论(0)
- N +

有了宝宝后,新父母特别担心,怕自己照顾不好宝宝的成长,一年内每个月都不知道宝宝的情况。其实你只需要记住:一月黄疸,二月绞痛,三月抬头,四月辅食,五月出牙,六月反哺,七坐八爬等..这12个月的宝宝发育史可以很好的应对宝宝的各种问题。

第一个月:黄疸

黄疸是每个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的必经之路,表现为出生后24小时内全身发黄的症状,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。生理性黄疸可以自愈,不影响宝宝的健康和发育。如果黄疸出现较早,数值较高,提示病理性黄疸的可能,需要医生及时诊断。

第二个月:哭闹和绞痛

肠绞痛是生长发育中一个神秘而又非常常见的问题。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。对于父母来说,让自己的宝宝得肠绞痛是很焦虑的,尤其是在肠绞痛的病因和治疗不明确的情况下。虽然没有研究者对婴儿肠绞痛的原因给出明确肯定的答案,但可能是由于三方面的原因:控制肠道蠕动的神经发育不成熟;腹部胀气;不良情绪的感染。

展开全文

第三个月:向上看

宝宝出生后几天内可以俯卧,但在一个月内,宝宝还不能主动抬头,只能本能地挣扎着将脸转向一边,两个月时可以微微抬头挺胸,三个月时头部可以稳定抬起。当然,也有少数宝宝因为体质和发育的原因,无法真正抬头。这个不用太在意。

第四个月:添加辅食。

4个月添加辅食还是6个月添加辅食,是很多妈妈纠结的问题。事实上,我们不必在两者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。宝宝肠胃功能的发育速度是不一样的。有的宝宝4个月左右就能耐受辅食,有的宝宝需要等到6个月大才能接受。

因此,何时添加辅食的决定权应留给宝宝。宝宝开始对成人用餐感兴趣时,喜欢看着桌上的食物,甚至流口水。当宝宝可以坐在餐椅上时,颈部肌肉足以支撑头部。当你试着把食物放进宝宝嘴里时,宝宝可以伸出舌头,然后你可以试着给宝宝添加辅食。

第五个月:长乳牙

婴儿乳牙有20颗,其中门牙8颗,犬齿4颗,臼齿8颗。正常情况下,宝宝出生后5个月左右会长出第一颗牙齿,乳牙大约在2岁半左右长出。6岁时,乳牙逐渐脱落,恒牙开始萌出,取代乳牙。牙齿早的宝宝之间差异很大。有的宝宝在4个月甚至更早就有了第一颗牙齿,有的宝宝在8~9个月的时候嘴里还光秃秃的。对于轻微出牙的宝宝,妈妈完全不用担心。

第6个月:反哺

妈妈们该上班了,母乳喂养还能坚持吗?答案是毫无疑问的——当然。只要你做好如下准备。

思想准备:坚定母乳喂养的决心,树立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,顶住倡导断奶的舆论压力,在找地方做饭时屏蔽周围异样的目光,发誓将母乳喂养事业进行到底。

业务准备:熟悉“运奶”流程,精通“吸奶、存奶、冻奶、暖奶”业务。

第7个月:宝宝会坐了。

婴儿需要强健的背部肌肉才能坐起。宝宝坐得稳,说明他的骨骼发育、神经系统、肌肉协调能力趋于成熟。通常宝宝会先坐下,呈半躺姿势。接下来,你会试着身体稍微前倾,坐直,双手放在身体两侧。

一般情况下,6个月大的时候,宝宝会自己坐,坐的比较稳,就是不会突然摔倒,可以自己平衡,但是不要让宝宝长时间坐着,否则对脊柱不好。

第8个月:爬行

8个月的时候,宝宝开始爬了!开始从蠕虫进化到爬行动物,学会用四肢移动,开始爬行。这个时候要小心,注意不要从床上掉下来!

第9个月:整夜睡觉。

随着宝宝神经系统的成熟,出生时“想睡就睡,想吃就吃”的生活节奏会逐渐被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所取代。妈妈晚上可以睡个好觉。此外,宝宝已经能够理解昼夜变化,一次奶量也有所增加,有保存肠胃的趋势,大便次数减少,为宝宝整夜安睡提供了条件。

第10个月:我可以给妈妈打电话了。

婴儿从出生开始就能以多种方式与外界交流。在最初的日子里,婴儿用哭泣向母亲传达他的各种需求。随着宝宝的成长,眼睛凝视时间的增加,和妈妈的眼神交流会越来越多。通常在宝宝2个月大的时候,他会对妈妈露出第一次有意识的微笑。之后他会慢慢学会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婴儿语言和妈妈交流。

发现在最初的语言学习阶段,与大人的交流越多,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就会越好。所以,不要怕宝宝听不懂,一定要多和宝宝说话。洗澡、换衣服、喂奶、换尿布都是亲子沟通的理想时间。

第11个月:可以站立行走。

11个月的宝宝可以平衡行走,但要看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。比如有的宝宝一岁前会走路,有的宝宝一岁半才会走路。这只是一个参考。

第12个月:断奶

育儿专家建议,宝宝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,最好母乳喂养到2岁。你远远超出了最低要求,但离理想状态还很远。在宝宝1岁生日这个重要节点,你因为是否该断奶而举棋不定。

什么时候断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。需要综合分析母婴的具体情况,权衡利弊,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定。宝宝的需求要优先考虑,母亲的因素也不可忽视。如果妈妈压力太大坚持母乳喂养,影响正常生活和亲子关系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

(来源:母婴视界)

标签: